2023年12月

Day 11 (2023-12-31) 拉萨 -> 北京

早起去八廓街,转经的人群依然那么虔诚。

转了转,差点买了二斤生的牦牛肉带回北京。。

搭乘CA4126返回北京。

在北京跨年,新年还是有很多期待的,锻炼身体、努力工作、及时行乐。

会开车真好!

药王山.jpg

后记

关于冬天的西藏

西藏的冬天远没有我想象的冷,我基本上以回哈尔滨的装备做准备,后来发现事实上北京的装备已经足够了,只要注意防风即可。高海拔的垭口风还是很大的,GORE-TEX的防风就问题不大了。

冬天的藏地天很蓝,而且没什么云朵,只要不遇上雨雪天,路况还是挺好的,当然下道钻山另说。

冬季的西藏天是真的蓝,0-0-255的蓝,一点杂色都没有。

冬游西藏期间,除了寺庙,大部分的景区都是免票的。例如,我们所有的珠峰费用都省了,没有门票,有种捡了几百万的感觉。

关于冬季西藏的高反

我依然没什么高反,就是单纯的喘,和在北京追地铁一样,前半段血氧维持在85% ~ 90%,后半段就恢复到90%以上了,用血氧仪测试几个藏族同胞,他们也维持在85%左右。但经验教训是,千万不能得瑟。。。我因为没什么高反,又不觉得冷,通常都是到地方直接下车浪,结果后几天感冒了,那是相当的难受。

冬天的西藏虽然很美,但是真的干燥。

关于器材

这次学聪明了,带了两台相机,三支镜头,辅以索尼的APS-C拍照功能,覆盖了16mm到200mm的焦段,还带了两支三脚架,导致回北京之后,发现我上班时装着两台电脑的包包很轻。。这也坚定了我器材轻量化的方向。。

在刺眼的阳光下,望着洁白的雪山和湛蓝的天空,分辨GND和CPL的角度真的很难。

其它

平时还是需要多锻炼身体,不然身体一旦乏累,很多景色也没有体力和耐心拍摄了。

深入藏地之后,发现冬季的西藏住宿条件实属一般,西藏的“集中供暖”是采用地暖式的,通常有地暖的房间卫生间都很冷,有多冷呢,比我在哈尔滨的家还冷。。

冬季的西藏一定要多喝水,尤其热水,热水包治百病,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回北京我就买个保温杯。。

Day 10 (2023-12-30) 日喀则 -> 拉萨

城市之中自然繁华了很多。

日喀则市是西藏自治区的第二大城市,也是后藏地区的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亦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两大领袖之一班禅喇嘛的驻锡地,是我国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日喀则旧称“年曲麦”或“年麦”,即年楚河下游的意思。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年楚河谷,自古就是藏地农业最发的地区之一,年楚河谷中的江孜、日喀则都是藏地著名的粮仓。

卫藏是“卫”和“藏”两个地区的合称,其中的“卫”又称前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拉萨市、山南市和林芝市的部分地区,而“藏”又称后藏,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日喀则市。1642年,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攻占日喀则,灭噶玛噶举派拥立的藏巴汗政权,建立和硕特汗国,并支持五世大喇嘛成立了甘丹颇章政权统治卫藏。而“卫藏”之所以被称为“前藏”和“后藏”,是因为大喇嘛和班禅分居两地之故。

前文提到的萨迦派在藏地有多重要?在萨迦王朝鼎盛的11世纪,后藏的核心日喀则刚刚具备城镇的雏形。

早上驱车去参观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后藏地区最大的寺庙,同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和哲蚌寺并成为格鲁派四大寺,加之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合称为格鲁派六大寺。同时是四世班禅喇嘛之后的历代班禅喇嘛驻锡之地。

和藏地很多寺庙一样,扎什伦布寺亦是依山而建,四周的有类似宫墙的围墙,曲折的红墙加之神圣的庙宇,一同构成了扎什伦布寺庄严之本。

扎什伦布寺 01.jpg

扎什伦布寺 02.jpg

扎什伦布寺 03.jpg

扎什伦布寺 04.jpg

扎什伦布寺 05.jpg

从日喀则出发,沿着G318行进,过了日喀则机场高速向北进入S304,向琼穆岗嘎进发。一路弯弯绕绕之后,到达了琼穆岗嘎“山脚下”。

琼穆岗嘎,海拔7,048米,她位于念青唐古拉西段,也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端最后一座高峰。“山脚”海拔约5,200米,远眺琼穆岗嘎冰川,气势相当的恢宏,沿着步道可以继续向上爬,“山脚下”湖水结冰后相当的梦幻,犹如仙境。当然,我没那么好的体力爬上去,听同伴说的。拉萨附近的雪山和定日的有些不同,山体都是黑漆漆的石头,但白雪少了许多,虽然他们都一样的圣洁。

琼穆岗嘎 01.jpg

琼穆岗嘎 02.jpg

从琼穆岗嘎驶出,过了羊八井之后,沿着G109和G6返回拉萨市区。路上可以拍琼穆岗嘎的日照金山,但是天色渐晚,不敢耽搁。我想白天时,还可以观赏到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吧。

回到拉萨之后,继续白嫖酒店的自助餐。

住的和来时同一个房间,但是温度低了很多。

追逐雪山的旅程,就这么结束了。

Day 9 (2023-12-29) 白坝 -> 日喀则

早上继续饺子。

天气依然很好,蓝天没云。

今天沿着G219和G318一路返回日喀则,但最重要的目的地是萨迦寺。

行驶过拉孜县沿着X207一路到达萨迦县,而萨迦寺就位于萨迦县的本波山下,海拔约4,316米。据维基百科上的资料,萨迦寺名中的“萨”藏语意为“土”,而“迦”藏语意为“灰白色”,“萨迦”意即“灰白土”,因本波山腰有一片灰白色岩石,长年风化如土状而得名。萨迦寺分为南、北两寺,仲曲河横贯于两寺之间,北寺位于河北岸的本波山“灰白土”山岩下,南寺位于河南岸的平坝之上。萨迦寺是萨迦派的主寺,其属寺遍布青海、甘肃、四川、不丹、尼泊尔等地,约50余座。

因萨迦寺围墙上涂有红、白、黑三色条纹,故此也被称为花教,萨迦派在后弘期的西藏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历史上其宗教领袖被称作萨迦法王。萨迦派在11世纪由昆氏家族的贡却杰波创建,著名的“萨迦五祖”中,我们熟知的是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1244年,萨迦班智达与窝阔台第二子阔端在凉州会谈,从而为元朝统一西藏作出了重要贡献。之后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总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统领天下佛教。14世纪后半叶,元朝逐渐势弱,萨迦派在藏地的地位亦遭到噶举派的挑战,并逐渐被噶举派在明朝初期取代了在西藏的政教地位,但萨迦派依然流传下来,其领袖在明朝时被永乐皇帝敕封为大乘法王。无论是萨迦班智达还是八思巴都对藏地与汉地的融合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八思巴还帮助创建了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

萨迦寺建在仲曲河两岸,分别称为萨迦南寺和萨迦北寺。

萨迦北寺由贡却杰波在1073年领导创建,并逐渐发展为建筑群。

萨迦北寺.jpg

萨迦南寺在1268年由八思巴委派的萨迦本钦负责创建,伴随着历史的长河,萨迦派的中心由北寺转移到南寺,而在历史的岁月中北寺和南寺均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幸好在21世纪初,萨迦寺与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共同被列为自治区的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由此也可见萨迦寺的重要程度。

萨迦南寺 01.jpg

萨迦南寺 02.jpg

萨迦南寺 03.jpg

萨迦南寺 04.jpg

萨迦南寺 05.jpg

萨迦南寺 06.jpg

从萨迦寺出来试图向山上进发寻找萨迦派的其它古迹,未遂,但却干掉了两个自嗨锅。

继续沿着G318驶向日喀则,这一路上虽然高山峡谷不断,但雪山渐渐离我们远去。

夜宿日喀则,胃口不好,未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