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 (2024-05-05) 兰州

早餐在牛肉面和酒店自助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不要钱。。

等同伴,今天在兰州citywalk。

目的地有两个,白塔山公园和甘肃省博物馆。

把装备上了上秤,居然有7.5公斤之多,看来轻量化之路依然漫长呀。。

滴滴到白塔山公园山顶,徒步到兰州碑林,但是我为什么不直接滴滴到兰州碑林呢。。这里不收门票刷身份证即可免费参观,碑林里面展主要陈列着各朝各代的著名碑刻、拓片,从草圣张芝到唐太宗皇帝,可惜我对书法一窍不通,完全看不懂,走马观花而已。最高的楼层可以俯瞰兰州主城区,也许晚上这里看到的是曼哈顿吧。

兰州碑林.jpg

从碑林下来走了一段回头路,来到白塔山山顶。

白塔山位于黄河北岸,因白塔寺而得名。据网上资料,元在统一西藏之前,萨迦法王(萨迦班智达亦或是八思巴)遣喇嘛与元和谈,但该喇嘛不幸病逝于兰州,元纳兰州入版图后,为纪念这位喇嘛而修建了白塔,但当今之白塔寺是明代内监在元白塔古刹遗址上重建的。登上白塔山的最高处,可以俯瞰兰州城,青葱翠柏、波涛汹涌的黄河、鳞次栉比的主城区、远处的祁连山余脉,好一幅壮观的景色。隔壁的老师傅端了个大法的200-600,真的好体力。

白塔山 01.jpg

从山顶下来,途经白塔寺、十王殿、三皇殿可以直达中山桥,道僧做邻居,也算是民族和睦的典范。

没有选择缆车下山,这个选择其实是我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体力。。上山坐车,下山步行,我感觉自己狡猾得很,应该会节省很多体力,但是没想到自己那么重、装备那么重、包包那么重。一路下山,腿已软。

中山桥,即兰州黄河铁桥,它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座使用西方技术建设的桥梁,也是兰州史上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永久性桥梁,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开工,1909年(宣统元年)竣工,民国时为纪念中山先生而改名中山桥。这一段的黄河不算宽,但依然湍急,而河水也的确是黄色的,也许青海那段的黄河才是清澈的吧。

拍了张黄色的黄河,证明下自己也是长江、黄河都见过的人了。

中山桥黄河.jpg

星巴克,老款兰州城市杯入手。

下午去甘肃省博物馆,这里什么最出名,当然马踏飞燕啊。

甘肃省,拥有举世闻名的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亦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国宝级的文物太多了,铜奔马、八思巴文虎符圆牌、金城揽胜图、红陶人面像、铜车马仪仗俑队、“驿使图”壁画砖,这一众如雷贯耳名的名字。

铜车马仪仗俑队.jpg

看到了真品铜奔马,侧面是飒爽英姿的骏马,正面嘛。。

马踏飞燕 01.jpg

马踏飞燕 02.jpg

马踏飞燕 03.jpg

当然比起红陶人面像,正面的铜奔马还是“正经”的。

红陶人面像.jpg

和三星堆比起来,这里的文物仪容相对“正经”,但不失汉唐之古风。虽然管理风格和三星堆不同,但还是很专业的,例如问了保安大叔铜奔马在几层,大叔给我讲的是按河西四郡和佛教入华夏的顺序参观和重点,还告诉我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差了。。

并没有体验白天阿富汗,晚上曼哈顿的兰州夜景,还是对体力和身手不放心,也算是小小的遗憾。

白塔山 02.jpg

晚餐继续没有牛肉的兰州牛肉面。

宵夜兰州烧烤、卡慕小酌。

夜晚的黄河,波涛轻轻拍打着两岸,仿佛在诉说兰州城千年的沧桑与变迁。

Day 1 (2024-05-04) 北京 -> 兰州

搭乘CA1271飞往兰州,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位于阜兰县,距离兰州市区差不多有70公里的路程,所以航班落地之后又需乘坐城际列车赶往城市,城际列车开的并不算快,用了一个小时才到达兰州火车站。得益于这一个小时,铁路两侧的丹霞地貌、“黄土高坡”却有又是另一番感觉。兰州火车站和小时候的哈尔滨火车站特别像,并不算大的站前广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一个字热闹。

这并不是第一次来甘肃,却是第一次来兰州。

兰州,古称金城,甘肃省的省会,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白银市,南接定西市和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壤青海省海东市,而北界武威市。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兰州城亦位于河谷之中,南北两侧是祁连山余脉,受限于地形,兰州呈东西狭长,南北局促之势,黄河在市境西南与湟水汇合,横贯市区。受地理位置影响,这里的黄土和丹霞在不算高的高原上融汇错落,别有一番特色。

之前并没有注意到兰州坐落在不算高的高原上,中川机场海拔在1900米左右,而市区海拔在1500米左右。

而我所知道的兰州并不是她的海拔,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驿站,虽然她不像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凉州(今武威)那么出名,但她依然是金城郡,依然是大名鼎鼎的凉州刺史府的一部分,依然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的重要聚塞之地。

苍凉的河西走廊,也成就两汉之盛世。

沿着黄河散步,发现这又是一座悠闲的城市,有遛娃遛父母的,亦有孤独的女子望着黄河发呆的,还有那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幽幽的古筝声传来,仿佛又回到了那千年前的丝路之上,风沙透过戈壁,凄凉中充满了生机。

兰州 01.jpg

兰州 02.jpg

晚餐牛肉面,兰州的牛肉面是没有牛肉的,未酌。

本次行程比较紧凑,但依然对陌生的安多之地充满了期待。

Day 1 (2024-05-04) 北京 -> 兰州
Day 2 (2024-05-05) 兰州 (白塔山 中山桥 甘肃省博物馆)
Day 3 (2024-05-06) 兰州 -> 夏河 (拉卜楞寺)
Day 4 (2024-05-07) 夏河 (癿石秘境 米拉日巴佛阁)
Day 5 (2024-05-08) 夏河 -> 兰州 -> 北京

2024-05 兰州甘南行程.png

Day 11 (2023-12-31) 拉萨 -> 北京

早起去八廓街,转经的人群依然那么虔诚。

转了转,差点买了二斤生的牦牛肉带回北京。。

搭乘CA4126返回北京。

在北京跨年,新年还是有很多期待的,锻炼身体、努力工作、及时行乐。

会开车真好!

药王山.jpg

后记

关于冬天的西藏

西藏的冬天远没有我想象的冷,我基本上以回哈尔滨的装备做准备,后来发现事实上北京的装备已经足够了,只要注意防风即可。高海拔的垭口风还是很大的,GORE-TEX的防风就问题不大了。

冬天的藏地天很蓝,而且没什么云朵,只要不遇上雨雪天,路况还是挺好的,当然下道钻山另说。

冬季的西藏天是真的蓝,0-0-255的蓝,一点杂色都没有。

冬游西藏期间,除了寺庙,大部分的景区都是免票的。例如,我们所有的珠峰费用都省了,没有门票,有种捡了几百万的感觉。

关于冬季西藏的高反

我依然没什么高反,就是单纯的喘,和在北京追地铁一样,前半段血氧维持在85% ~ 90%,后半段就恢复到90%以上了,用血氧仪测试几个藏族同胞,他们也维持在85%左右。但经验教训是,千万不能得瑟。。。我因为没什么高反,又不觉得冷,通常都是到地方直接下车浪,结果后几天感冒了,那是相当的难受。

冬天的西藏虽然很美,但是真的干燥。

关于器材

这次学聪明了,带了两台相机,三支镜头,辅以索尼的APS-C拍照功能,覆盖了16mm到200mm的焦段,还带了两支三脚架,导致回北京之后,发现我上班时装着两台电脑的包包很轻。。这也坚定了我器材轻量化的方向。。

在刺眼的阳光下,望着洁白的雪山和湛蓝的天空,分辨GND和CPL的角度真的很难。

其它

平时还是需要多锻炼身体,不然身体一旦乏累,很多景色也没有体力和耐心拍摄了。

深入藏地之后,发现冬季的西藏住宿条件实属一般,西藏的“集中供暖”是采用地暖式的,通常有地暖的房间卫生间都很冷,有多冷呢,比我在哈尔滨的家还冷。。

冬季的西藏一定要多喝水,尤其热水,热水包治百病,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回北京我就买个保温杯。。